2008年金融危机时,笔者坐在施正荣的座驾中曾与他有一次谈心,在谈到几年前与政府派驻尚德的高管进行权力争夺时,他形容自己心口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
近期,欧洲对华可能的光伏双反,给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有21家基金持有公司约372万股,占全部流通股比例的0.86%。
10月18日,公司股价收于5.75元,上涨5.7%。近期,欧洲对华可能的光伏双反,给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超日太阳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欧洲光伏双反的影响,近期公司当前从国内运往欧洲的光伏组件有所减少,公司在欧洲光伏电站项目的进度也有所放缓。财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公司期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5.86亿元,而2012年三季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3.42亿元。超日太阳三季度应收账款为7.56亿元。
公司三季度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较高,主要是因为欧洲光伏电站建设导致回款时间变长导致的。而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36亿元,当期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72.97%。2010年意大利新增光伏装机量为6GW,2011年新增装机量达5.7GW,而2012年新增装机量仅有2.9GW。
与去年相比,意大利光伏装机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因此,到今年8月份以后,光伏电站业主将不能再获得上网电价补贴。根据这一皇家法案(RD)14/2010,从2011年12月23日起,接受补贴的小时数量取决于光伏的太阳辐射程度和所在的气候带。2011年1月,西班牙政府发布了最新的皇家法令(RoyalDecreto),限制光伏安装系统接受补贴的最大小时数,当时引发了业界的阵阵指责。
意大利最新的能源战略将光伏能源冷落一边,而补贴资金库似乎也将耗尽一空而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在艰难求生。
中国多数太阳能企业是私营企业,地方政府经常在地方企业中持有少数股份。李俊峰表示,中国太阳能行业将至少需要1-2年时间来完成自然整合周期,但由于中国的破产法不够清晰,实际上所需时间更长。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能中至少有一半将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淘汰中破产。一位中国高级能源官员表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就像一位靠着生命支持系统维生的病人,只有经过激烈整合和降低产能,才能走出产能过剩的危机。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最近收到纳斯达克(Nasdaq)的退市警告,9月末尚德从总部所在地的无锡地方政府获得了债务支持。李俊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者。由于供给过剩,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尚德(Suntech)、天合(Trina)和英利(Yingli)等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已经削减生产,艰难地维持利润率。中国企业做出成绩不容易,但是破产更难。
他在北京表示:如果不能逐步大规模淘汰产能,这场危机就无法解决。虽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在美国被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欧盟也在调查类似关税,但李俊峰表示,贸易关税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中国太阳能产能在信贷驱动下快速扩张,导致目前全球产能约为100兆瓦,而全球的需求仅为30-50兆瓦。该所主导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他认为,地方政府最近救助太阳能产业的举措是在自杀,因为这只会加剧产能过剩问题。这一评估凸显出,由于过去一年全球需求放缓,电池板价格下跌了30%,供给过剩对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中国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冲击。言下所指是削减中国国内外的产能。他表示,接下来中国中央政府不会对中国境况不佳的太阳能企业给予支持,企业只能为它们自身的问题负责。全球的太阳能企业在价格战中不敌中国企业,纷纷关门。今年7月,专门生产多晶硅的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赛维LDK,从其总部所在地新余市获得8000万美元救助。
李俊峰表示:如果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提供救助的)新余和无锡的政策,无疑于让太阳能企业饮鸩止渴。他把中国的程序与更快速的欧盟破产体系进行对比,指出:这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全球的太阳能企业在价格战中不敌中国企业,纷纷关门。李俊峰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者。
他在北京表示:如果不能逐步大规模淘汰产能,这场危机就无法解决。李俊峰表示,中国太阳能行业将至少需要1-2年时间来完成自然整合周期,但由于中国的破产法不够清晰,实际上所需时间更长。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能中至少有一半将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淘汰中破产。他认为,地方政府最近救助太阳能产业的举措是在自杀,因为这只会加剧产能过剩问题。虽然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在美国被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欧盟也在调查类似关税,但李俊峰表示,贸易关税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该所主导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尚德最近收到纳斯达克(Nasdaq)的退市警告,9月末尚德从总部所在地的无锡地方政府获得了债务支持。他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中国太阳能产能在信贷驱动下快速扩张,导致目前全球产能约为100兆瓦,而全球的需求仅为30-50兆瓦。
李俊峰表示:如果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提供救助的)新余和无锡的政策,无疑于让太阳能企业饮鸩止渴。中国企业做出成绩不容易,但是破产更难。
这一评估凸显出,由于过去一年全球需求放缓,电池板价格下跌了30%,供给过剩对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中国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冲击。而中国的太阳能企业也在艰难求生。
今年7月,专门生产多晶硅的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赛维LDK,从其总部所在地新余市获得8000万美元救助。由于供给过剩,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尚德(Suntech)、天合(Trina)和英利(Yingli)等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已经削减生产,艰难地维持利润率。一位中国高级能源官员表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就像一位靠着生命支持系统维生的病人,只有经过激烈整合和降低产能,才能走出产能过剩的危机。他把中国的程序与更快速的欧盟破产体系进行对比,指出:这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言下所指是削减中国国内外的产能。他表示,接下来中国中央政府不会对中国境况不佳的太阳能企业给予支持,企业只能为它们自身的问题负责。
中国多数太阳能企业是私营企业,地方政府经常在地方企业中持有少数股份德国的太阳能企业与许多因素进行斗争,除了补贴减少和来自中国的竞争之外,南欧的债务危机也是导致其下降的因素。
太阳能行业的价格战以及补贴减少使得德国最大的太阳能集团SMA亏损越来越严重。在SMA集团发表声明前在Xetra贸易中其股价还为26欧元。